欢迎访问培黎职业学院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要闻 > 正文
媒体要闻
张掖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10-1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9〕89号)精神,办好新时代张掖职业教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以及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传承和弘扬艾黎职业教育理念,积极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和培黎职业学院,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张掖职业教育新高地,推动创建省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在“技能甘肃”创建中走在前、做示范。

——到2022年,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通融、多元办学”原则,严把“教学”“质量”关口,7所中等职业学校实现优质达标。按照“有效互补、错位发展、特色鲜明”原则,支持建设2-3所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5个省市级骨干专业(群)。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定期评估机制,建立专业建设量化考核评价标准,使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与我市产业发展体系更加匹配。创建省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

——到2025年,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重点建设10个校内实训基地、20个校外实训基地。组建2个产业化实训基地,实现经营化管理。培育10个省级、2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60%以上。职业教育服务“产业链+创新链”、对接“教育链+人才链”基本形成。

——到2030年,形成高等职业教育辐射引领、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更加突显的新时代大职教体系,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大职教格局,从追求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大职教模式。培育10个国家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和10个国家级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创建1-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职业教育服务“产业链+创新链”、对接“教育链+人才链”全面形成。

二、改革措施

(一)聚焦布局优化,打造张掖职业教育新高地

1.持续优化布局,打造“一引领一龙头五支撑”的办学新格局。以培黎职业学院建设为引领,将学院建设成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对外开放为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基地;以市职教中心新校区产教融合建设为龙头,建成全省中职领域硬件、软件、教学、质量“四个一流”学校;以5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支撑,进一步提升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民乐县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水平,形成引领带动、重点推进、覆盖区域、功能完善的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努力创建省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政府)

2.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有机融合。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培养农业农村技术技能人才;围绕打造“数字张掖”和“智慧城市”、服务华为大数据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培养先进制造、电子工程、信息通信等技术技能人才;围绕全域生态旅游业和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培育观光休闲、户外运动、康养度假、红色基因传承等特色品牌,培养文旅管理、营销策划、演艺服务、音乐舞蹈、文创研发、养老服务等管理服务实用型人才。(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社局、市文广旅游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扶贫办、市教育局,各县区政府)

(二)聚焦产教融合,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3.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新型城镇化、全域旅游示范市等,统筹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现途径和重大项目。全面落实《张掖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和《张掖市职业教育助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将产教融合融入全市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游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扶贫办、市教育局,各县区政府)

4.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推广张掖市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模式,“工业园区+职业教育”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产业园区、城市功能区等协调发展,促进职业学校办学与企业生产双向互动、学生与企业员工双向交流。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机制,加快培育市内产教融合型企业。从2020年起,市内规模以上企业都要联系对接一所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发挥6个市级企业人才培训基地校企合作人才精准服务平台作用,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稳定互惠合作机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职业学校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50%。(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各县区政府)

5.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鼓励通过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推动建设一批资源共享、全域辐射和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通过购买服务、落实税收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直接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推进实习实训规范化,保障学生享有获得合理报酬等合法权益。校企合作中, 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税务局,各县区政府)

6.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先进、高效和实用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到2022年,职业院校全部建成标准化数字校园,网络信息点覆盖所有教育教学实训及生活场所。加快“互联网+教育”向“物联网+教育”的发展进程,建设感知、协同、控制一体的智能化、系统化、综合化数字校园,全面提高学生通用信息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各县区政府,各职业院校)

(三)聚焦人才培养,建立多元办学模式

7.落实“职教高考”制度,健全贯通培养体系。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拓宽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逐步形成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3+4”升本科、高职“3+2”升本科、中职生“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升学考试并存的贯通培养体系,保持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教育比例在全省领先。结合实际,在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IT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招生规模,逐步形成就业与升学并重、培养模式多元并存的办学模式。(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各县区政府)

8.转变培养模式,提高育人水平。推进各中等职业学校“1+X”证书试点,将证书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职业教育培训、就业上岗和收入分配中的杠杆作用,促进高质量就业。开展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和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推进竞赛制度化,将竞赛成绩作为职业资格认定、评先树优、工资晋升、学生毕业成绩评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配合落实好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免试升入应用型本科的相关政策。(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各县区政府)

9.创新终身教育服务渠道。支持张掖开放大学(电大张掖分校)建设,持续加强西部创客大学和各分校建设,鼓励教育培训机构、行业企业联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支持“互联网+教育培训”,建设特色化、专业化职业培训平台和移动客户端,探索开设空间课程、微课程和网络学习、在线学习等开放学习方式。支持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整合校企资源,开发立体化、可选择的产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培训包,为技能人才终身学习、持续成长拓宽渠道。(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电大张掖分校,各县区政府)

(四)聚焦立德树人,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10.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百千万”工程,培养2-4名省级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建设100门以上“学科德育”“课程思政”微课。推进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工匠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文化建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区政府,各职业院校)

11.构建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全面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与企业广泛开展深度合作,鼓励企业在职业院校投资新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兼具生产、教学功能的校中工厂。全面推行“校企双元育人、学徒双重身份、导师双向来源、经费双方分担”的现代学徒制,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各职业院校)

12.积极开展面向全社会的技能培训。不断整合优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资源,发挥职业院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培训中心)资源优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社区中心综合功能,依托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和劳务输出项目,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需求人员为重点,主动出击,强力推进,实现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全覆盖。落实职业教育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关政策,共同做好面向退役军人的教育培训, 提升技术技能水平。(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扶贫办、市农业农村局、市退役军人局,各县区政府,各职业院校)

(五)聚焦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核心竞争力

13.推进职业学校教师招录机制改革。职业院校在核定编制使用计划内自主招聘人才,落实同工同酬。相关专业课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人员中公开招聘,对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完善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办法,自聘兼职教师工资由学校按规定保障落实。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严格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各县区政府,各职业院校)

14.落实教师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健全以技能提升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内,设立“双师型”教师岗位津贴和特殊工种教师岗位津贴。职业院校依法取得的社会服务、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本单位总额基数。支持职业院校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奖项的教师予以奖励,资金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外单列。完善适应职业院校教学岗位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对专职从事教学人员,适当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的比重。加大对教学型名师岗位激励力度,市、县区每年设立一定数额奖励资金,鼓励支持职业院校教师开展“名师工作室”“工匠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工作。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各职业院校)

15.实施特色品牌专业群建设。按照“骨干引领、特色带动、品牌示范”的总体思路,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施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到2022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形成以特色骨干专业为主、一般专业为辅的专业群。原则上,国家、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特色主干专业不超出3个专业大类,省级重点职业学校特色主干专业不超出2个专业大类,其它职业学校特色主干专业不超出1个专业大类,并分别按每个专业大类建设相关专业群。(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各县区政府,各职业院校)

16.建立人才强校和产教融合多元培养机制。深入推进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通过跟岗访学、顶岗实践等方式,分级培养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积极打造1-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委编办,各县区政府)

(六)聚焦职普协调,严格落实高中阶段招生政策

17.坚持职普比例相当,促进职普协调发展。坚定不移落实国家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大体相当要求,统筹高中阶段招生,持续扩大职教办学规模,中职学校在校生达到1万人以上。加强高中阶段学籍管理,依法依规管理民办高中招生,对违规的坚决停止招生。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鼓励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向中小学开放,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各县区政府,各职业院校)

18.落实高等职业教育扩招倾斜政策。落实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报考。在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面向初中毕业生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为初中毕业生和中职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提供更多机会。(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退役军人局,各县区政府)

(七)聚焦共建共享,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19.高标准推进培黎职业学院建设。做强“培黎”国际品牌,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推进培黎职业学院建设,把学院建设成为服务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基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输出基地、成果转化与技术研发推广基地、国际交流与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一名校”(特色鲜明的丝绸之路名校)。(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培黎职业学院筹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区政府)

20.大力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充分发挥山丹培黎学校资源优势,拓宽高台职教中心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交流渠道,积极与新西兰、英国、丝路沿线国家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主动对接做好培黎职业学院与新西兰合作筹建中新应用技术大学等工作。适时举办培黎职业教育和艾黎精神论坛等活动,开展外教引进、合作办学、出国访学、留学、学术交流等,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培黎职业学院筹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区政府)

三、组织实施

21.切实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省、市对教育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确保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指导职业院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2.完善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市上成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市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召集人。联席会议负责统筹协调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安排部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大事项。各成员单位要协同联动,做好相关政策配套衔接,在国家和省市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经费投入、企业办学、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各县区要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职业教育发展凝聚力量、提供保障。

23.完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市、县区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要求、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财政经费稳定增长机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要按规定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进一步完善中高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 财政拨款水平可适当高于当地普通高中。财政部门足额落实本级财政应承担的中职生免学费补助资金,健全职业教育奖学金制度。严格执行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市、县区财政严格按照《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张政发〔2015〕51号)精神,每年足额安排职教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骨干专业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县区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学生技能大赛专项经费;按照职业学校教师年度工资总额1.5%安排培训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督促骨干企业落实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比例不低于60%。对已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将电大成人继续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纳入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每年给予一定比例财政资金支持。建立专项经费监督检查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和财务风险管理。

24.建立健全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完善职业教育考核评估办法。建立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落实督导报告、约谈、限期整改、奖惩等措施,加强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检查。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将考核结果作为政策支持、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25.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将每年5月定为“全市职业教育宣传月”,10月定为“全市技能大赛月”。积极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职校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分享”等活动,强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育人导向,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积极营造人人重技能、人人学技能、人人比技能的良好氛围。


培黎职业学院                        2020-10-16                    

版权所有:培黎职业学院    陇ICP备20002256号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