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培黎职业学院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快讯 > 正文
校园快讯
培黎职业学院、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课程——《艾黎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1-05-17

精神是最强大的动力

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   郝习文

 

艾黎教育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精神层面,二是思想层面,精神应排在第一位。

一、精神是培黎事业的无尽动力

想要做成一件事,首先需要确定目标,它是人做事的原动力,动力随着实现目标的困难程度逐渐增强,目标不断强化就变成了理想和信念,当理想信念始终如一,就会形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不但使自己产生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还会影响他人,影响团队,甚至影响社会。培黎精神正是如此。

二十世纪20年代,正值中华民族多灾多难之时,艾黎先生离开他的祖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贫穷落后的中国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传播先进技术、撒播中新和平友好的种子。他六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一种精神——爱好和平、为了全人类的自由、幸福与和平奋斗不止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在他精神的感召下,一批与他有共同志向的各国仁人志士走在了一起,携手开创培黎事业。以这种伟大精神为核心,在他们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支撑培黎事业逐渐发展的培黎精神。这其中包含了大爱无疆,服务社会的国际主义精神;大胆尝试,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艰苦创业,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亲力亲为,乐于奉献的敬业和乐业精神。能在极端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西北农村办成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靠的正是这种精神。

路易·艾黎及一代代培黎人的实践证明,培黎精神要想始终如一,需要每一个成员淡泊个人名利,甚至不计名利,才能实现团队目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计个人利,不贪一时功,团队成功了,个人自会成功。

以艾黎伟大国际主义精神为核心形成的培黎精神就是所有培黎人奋斗的动力,它也成了一种信念,深深地扎根于所有培黎人的心中。

二、艾黎创造性教育教育思想的灵魂

艾黎先生是一位睿智的教育家,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创造性教育形式。他将自己的办学实践经历写成了《农民的希望——探索创造性教育纪实》一书。在书中,把培黎学校办学的成功经验总结为五点:一是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农村;二是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三是教育要提倡学生善于创造分析;四是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应当让学生“早当家”;五是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办学。这些经验是艾黎探索创造性教育的精髓和灵魂,也是艾老留给后来者极为宝贵的财富。它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它既是学校办学的行动指南,也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人的兴趣,促使人产生竞争意识,又促使人主动合作,因此它也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培黎精神的核心要素。

一位研究者曾说:“在当年偏僻落后的山丹出现培黎学校,不亚于一场启蒙运动”。这就是一个奇迹!之所以能创造这一奇迹,就是因为艾黎始终如一地坚守。

艾黎在山丹培黎学校10年探索中形成的创造性职业教育思想,其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艾黎教育思想的宗旨是服务社会。艾黎在实践其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就阐述得非常清楚,“农村教育主要培养具有社会的和科学的眼光的开拓者,他们理解新时代的新问题。有了这种人才,才能做出一番新的事业来。在广阔的农村中,把这类学校建设成为科学文化中心,从一个乡村发展到另一个乡村,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起来,训练出真正的行家,这对于广大的农村,广大的农民,是太需要了。”其教育思想既符合普通意义上教育目的,还强调所培养的人必须具有多种生产实践能力,要敢于打破常规,要有远大的眼光,要适应时代经济建设的发展,要适应人民要求改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教育培训,“尤其对未成熟的青年人的培训,意味着科学和工业的进步,意味着人民生活的关切和对社会的有效管理,意味着人民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帮助,通过这种关心、帮助,使科学技术变得社会化”。办教育,就是要培养出千百万有社会和科学眼光的科技人员,使他们有能力通过自己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把时代推向前进,满足广大劳动人民不断改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总其要义,职业教育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生活服务,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

2.艾黎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理论联系实际艾黎认为理论脱离实际便是空谈,而单纯的实干若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则是蛮干,所以他主张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具有包括现代工业、农业、牧业和医学方面的科学技术人才。他说:“教育的作用,在于唤醒青少年的创造性,培养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在这几方面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开阔眼界,大胆思考,勇于创新,要他们敢于创造,善于创造,富有创造精神,即使把有些设备弄坏了,也在所不惜。因为我们不能把学校办成传播知识、墨守老套陈规的场所”。

艾黎认为:“教育应和工农业生产相结合,培养具有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素质良好、能经得住任何艰苦环境考验的人才。” “我们培养出的学生素质好,就是最大的成功,最有价值的收获。”

艾黎对理论联系实际非常重视,他认为:“一切正确的教育方式,来自成功的实践,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在科学的组织机构中得到应用,发挥它应有的效力。”“对待一个孩子的成长,最大的残忍,莫过于放纵、娇惯,莫过于拒绝给孩子以进取和奋斗的精神。”

他提倡“手脑并用,创造分析”,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他认为“应该用干出来的实际成果,衡量学生的优劣和办学的成败”。为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效果,艾黎坚决实行半工半读的办学的模式,边生产,边学习。实践证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思想,完全符合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中国国情,即便是用来指导和发展当今中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3.艾黎教育思想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艾黎教育思想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在培养目标上,他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意识强烈,主体地位突出。他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民族个性,注重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有意识地继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并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实现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的目标。

在教育途径上,艾黎所探索和实践的教育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学生不局限于课堂,而是能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悟人生。艾黎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关心,学生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和生产劳动外,还参与做些力所能及的各种管理工作。艾黎利用学生参加学校管理,这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在教育方式上,他注重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他说:“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应当让学生‘早当家’。”“没有自信心的学生是不会工作的学生,不会工作的学生是无用的学生,而会工作的学生才是建设中国的真正人才。”

在评价和教育学生方面,艾黎认为“在这探索的年代里,我们体会到对待成长中的青少年,万万不可急于对他们的品格作出结论。评价一个人的品质,特别是评价一个正在成长中的青年,应该细心地观察到他的好的品质和欠缺的两方面的本质。要给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去干活儿的机会,这就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失误,有时甚至是很明显的错误。如果他能得到帮助和支持,他会沿着人生有意义的方向继续前进,如果用这种方法教育青少年,那就应该给这个教师打上满分。”

“评价别人,总是看不到人家建设性的积极因素,总是把一切事物都看成一团糟,给别人好的品质蒙上一层阴影,甚至在他的心目中,把人世间一切看得似乎都充满邪恶,看不到一线光明。像这样的人,来到生气勃勃的培黎学校里,是没有什么人会喜欢他的,他也不会培育出具有生气勃勃、思想开朗的新人。”

“耐心善意的批评教育,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使孩子们逐渐学到新的待人接物的好方法。要教育青少年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教益,鼓励他们不断求得上进。因此,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爱护相互信任,是十分必要的。”“在大庭广众面前,斥责一个冒失的青年,可能使他精神过分受到刺激,造成智力上的长久创伤,甚至使这个青年成为众矢之的,让公众把他的事当作趣闻谈论,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这个青年的进取心,也可能使他畏缩不前,对未来社会逃避自己的责任。”

培校的教育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出,走进了生活,深入了社会,有了对社会人生的真切关注和冷静思考,学生获得了健全独立的人格。只有把学生看成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工具”,教育才可能成功。艾黎教育思想中的人文主义理念在今天仍然值得深入思考与积极借鉴。

4.艾黎教育思想的灵魂是创造分析。艾黎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唤醒青少年的创造性,培养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使他们敢于创造,善于创造,富有创造精神。“教育不单是为了积累知识,而是一种探索。借以启迪人们的创造力,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培黎学校的管理方式是极具创造性的,“学校的学生组织是学生自治会。自治会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文娱、体育、卫生以及生活、纪律、学校保卫等工作。这也是锻炼学生发挥管理才能的一个好组织形式。”“自治会规定,大同学有帮助小同学的义务。同学中建立起来的民主管理、互助友爱和集体主义精神,形成了全校的良好秩序。”

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也是具有创造性的。当何克去世后,艾黎强忍着巨大的悲痛继续带他的学生耕耘于四坝滩上,辗转于他所创办的各个厂组和车间;穿梭于他的课堂上,讲授理论,传授技术,给学生以鼓励,培养创造能力,始终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创造对于艾黎来说,是一种乐趣。他的学生每次取得成就他都感到衷心的喜悦,他都在分享着不尽的快乐,体味着无边的幸福。这种教育方式,使学校充满了活力,也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有用的创造型人才。

在办学的模式上,也具有巨大的创造性。艾黎坚决主张实行半工半读的教育方针。正是坚持了这样的办学模式,才使得学校在当时极度恶劣的条件下,不仅收养了不少难民和孤儿,而且建立了20多个生产组,并进一步发展到600多人的规模。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会了分析,提高了技能,改善了工艺,创造了许多新发明。剩余产品作为商品出售,又给学校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人才的教育。培黎学校建校之初,路易•艾黎就在探索创造性教育思想,他提出了培养人才的目的与要求:一是这种人才必须善于进行创造和分析;二是这种人才必须懂得技术并能熟练操作;三是这种人才必须到农村去,并能开发利用农村资源;四是这种人才必须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路易•艾黎在建设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时,迫切需要创新,也积极鼓励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为此,艾黎在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开创了机械、电器、纺织等20多个生产实习场地,在实施其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始终把进行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时培黎学校所培养的学生都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综合能力、创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5.艾黎教育思想的基础是无疆大爱20世纪20年代,他身为一个外国人,来到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需要克服从精神到身体的极大困难,和中国的教师、学生最终相处得就像一家人,这就是一个奇迹。现在看来,之所以能创造这一奇迹,就是因为他始终坚守一种精神——爱好和平、为了全人类的自由、幸福与和平奋斗不止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能在极端贫穷落后的旧中国的西北农村办成了一所现代化学校,靠的正是这种精神。他不愧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这个称号。

培黎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贫困人家的子弟和流离失所的难童孤儿,艾黎把所有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儿女,用慈父般的爱去温暖他们的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做到了无微不至。在艾黎的感召下,培黎学校的老师均能以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所有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使他们能够在当时极端恶劣的社会条件下,一个个坚持留在学校,以苦为乐,创造性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这种对待学生慈父般的爱,朋友般的真,也是艾黎探索创造性教育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艾黎说过:“我们的学生不是圣人,他们都是些普通农村青少年。”在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就读的学生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有很好的品质,有很强的吃苦精神。在学校里,他们学习纺棉织布、修理机器,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习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习在探索中创造,如何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

艾黎对何克的评价是,“他几乎像青年的父母那样关心他们。这样的领导者,学生一生都会想到他、尊敬他,师生间建立起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是牢不可破的。良好的导师正应当是这样的人,他善于和一切不同类型的青年保持联系,带领他们经风雨、见世面,战胜困苦,进行有意义的斗争。他除了把自己当做青年的朋友而外,别无所求,他不需要受到别人的感激,‘丝毫不以恩人自居’。” 聂氏四兄弟终身把艾黎、何克当成父亲看待。

艾黎通过全新的创造性教育形式,为中国后来的职业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给培黎学校的发展壮大既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也给培黎学校的后继者沉淀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支撑。培黎学校坚持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原则和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不仅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创举,而且对当今中国的职业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思想。以路易·艾黎伟大国际主义精神为核心形成的培黎精神,是促进培黎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灵魂力量,而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路易·艾黎教育思想则是培黎教育事业经久不衰的行动指南。本人认为,艾黎留下的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培黎人不断挖掘、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也一直是培黎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培黎职业学院 2021-05-17

版权所有:培黎职业学院    陇ICP备20002256号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