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培黎职业学院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发展愿景 > 正文
发展愿景
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6-12


培黎职业学院事业发展规划


(2020-2025年)


 为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精神,弘扬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和职业教育思想,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西部教育公平,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具有现代工匠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培黎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建设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政策机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定用5-10年左右时间,实现管理体制、办学格局和模式类型的深刻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中央和省市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确定了方向目标和任务途径,职业教育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培黎职业学院建设已列入《甘肃省十三五等学校设置规划》和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2.“一带一路”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把东亚经济圈和西欧经济圈连接起来,带动西亚和中东欧地区共同发展,需要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既为沿线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学院发扬国际化办学传统,拓展合作办学途径,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3.平台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突出了甘肃向西开放战略支撑平台、丝绸之路综合交通枢纽、连接东西黄金通道、经贸合作区域中心、产业集聚示范基地、人文交流合作纽带的重要地位。学院立足这个全新的平台,可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发展优势

1.政治优势。学院根植具有光荣历史传统和艾黎国际主义精神的山丹培黎学校。习仲勋同志担任学校名誉校长达14年。习近平同志多年来一直关心学校发展。1999年,协调帮助学校建起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室;2000年元旦,向全校师生寄来贺年卡致以新年的美好祝愿;2002年9月,向纪念路易·艾黎诞辰105周年暨庆祝培黎学校建校60周年活动发来贺信,祝愿“学校在新世纪中不断取得新成就、实现新发展”;2014年、2015年,访问新西兰、英国时,对艾黎、何克创办山丹培黎学校给予高度评价。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丹培黎学校时强调,办好这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学校,不仅有现实意义,还有历史意义。

2.区位优势。学院位于古丝绸之路重镇张掖市山丹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新亚欧大陆桥战略通道、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

3.文化优势。艾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职业教育思想,培黎学校“艰苦奋斗、勤俭建校”的优良传统,“服务社会、造福黎民”的办学理念,“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文精神,“师生平等、团结和谐”的民主作风,构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培黎文化。学院将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与当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相结合,为我国西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行新探索、新实践。

4.经济发展优势。张掖现代农业水平高,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西北重要供港供澳蔬菜基地、全省七大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和三大中药材生产基地,形成了现代农业引领发展新格局。生态工业前景广阔,已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6个,智能终端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等正在建成。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正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19家,位居全省第一。

二、建设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国家和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建设新形势和区域经济发展新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内涵发展,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学院定位

1.办学类型定位。以全日制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国际合作办学。

2.培养目标定位。坚持德技并修、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基本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训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工匠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发展思路

1.落实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建设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构建特色思政课程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

2.突出特色办学。发扬培黎优秀传统,落实“手脑并用,创造分析”职业教育思想,培育培黎特色文化,建设特色专业,构建“现代工匠精神+职业能力+国际视野”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职教新品牌。

3.服务发展需要。对接全省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大制高点和十大生态产业,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内涵建设,实现专业与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国际化、开放型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4.深化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参与学院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安排等环节,共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5.促进就业创业。瞄准市场需求,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拓展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丝绸之路创客中心,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和创业项目孵化。

(四)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弘扬艾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国际主义精神,适应“一带一路”建设新形势和区域经济发展新要求,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结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把学院建设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输出基地、成果转化与技术研发推广基地、国际交流与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培养具有现代工匠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打造特色鲜明的丝绸之路名校。

2.具体目标

——办学规模。2020年首期全日制学历教育招生500人,2023年在校生规模达到2350人,2025年达到3040人。年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5000人次左右。

——基础建设。学院占地面积64.07万平方米(约961亩),总建筑面积27.42万平方米。到2019年10月,完成一期建设项目16.9万平方米。二期根据学院发展实际完成建设项目10.52万平方米。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数字化、生态化校园。

——专业建设。2020年开设现代农业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旅游管理、应用英语5个专业。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骨干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和“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建成现代农业类、工程技术类、智能技术类、国际经贸类、文化旅游类、健康管理类6个专业群。

——师资队伍建设。2020年教职工达到100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2023年教职工达到131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2025年教职工达到169人,其中专任教师132人。2023年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人员达到30人,占专任教师的30%以上;2025年达到46人,占专任教师的35%以上。2023年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达到30人,占专任教师30%以上;2025年达到46人,占专任教师的35%以上。2023年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50%以上;2025年达到60%以上。每个专业拥有2-4名专业带头人、4-6名骨干教师、3-5名省级教学名师。经过3-5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数量充足、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实训实习。2020年建成能满足首期专业教学实训的校内实训室32个,2023年达到60个左右,2025年达到75个左右。建设与教学需要相适应、仪器设备先进、具有现代工业化标准的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校企合作。2025年合作企业达到40家左右,共建实训基地10个左右、研发机构4个左右,实现校企全面共建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

——信息化建设。建设智慧校园管理体系,实现党政建设、教育教学、师生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打造安全、便捷、绿色校园。

——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年培训规模达到5000人次左右。

——就业创业教育。建立“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素质+知识+能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职业迁移能力,就业率达到98%以上。

——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开展师生互派交流学习,引进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技术开发和项目合作。

三、主要任务

(一)打造特色专业。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服务区域、国际合作”的原则,突出“国际”和“培黎”内涵,逐步形成符合学院定位,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建设6个特色优势专业。融合“云、物、大、智”前沿科学技术,建立“管理+教学+实训”专业体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设置评议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按照“以岗定学、学岗融通、课岗对接”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进教学方法,推行模块化、案例式教学。建设国家重点通用教材加各类教学资源的“1+N”教材包。积极开发、申报、应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库。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构建多元化教学考核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价,确保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进计划,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到2023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选派教师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及国内高职院校、科研院所、教师培训基地研修。落实好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及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办法。

(四)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以新技术新应用为引领,以服务为导向,强化合作协同,推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打造智慧校园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数字化;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目标,打造“虚实结合、理实一体、智慧管理、科学反馈、开放共享”教学平台,实现教学数字化;以满足师生校园生活需求、提升服务水平为目的,打造安全校园、便捷校园、健康校园、绿色环保型校园,实现服务数字化。

(五)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发挥“培黎”品牌优势,巩固发展与新西兰、英国等国家友好组织、学校、企业合作关系,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走出去”,与国外院校联合办学,选派师生到国外进修学习;与国外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开展项目研发推广;毕业生赴国外就业;创造条件开办“鲁班工坊”;“请进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师资等;引进国外企业在学院建立实训、生产基地;引进国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教育科研机构;吸引国外留学生接受学历教育、技能培训。

(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创商培育+创业实训与实习+创业实践与孵化”育人机制。打造涵盖基础理论课程、实训实验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师资和创业导师团队。积极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与省内外职业院校合作建立创新创业联盟。

(七)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建立“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及职业迁移能力,实现稳定、优质就业。搭建校企直通平台,实现智能推送、分类管理。瞄准“一带一路”拓展就业渠道,为学生赴海外就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

(八)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坚持“满足社会需要、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导向,线上线下结合,多层次、多形式承担政府、企业、行业培训项目。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等形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建立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推进学院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建立科学规范、精简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妇工委、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学院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资金保障。基本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由政府财政全额保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项目资金,重点投入实训基地、特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智慧校园等基础能力建设。依法依规吸纳使用社会资金,支持学院建设和发展。

(三)制度保障。坚持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监测机制和审计制度,推行第三方机构监测评价机制。


 


培黎职业学院 2020-06-12

版权所有:培黎职业学院    陇ICP备20002256号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